6月8日,在“融入京津冀 国企德州行”深化合作系列活动上,山东省港口集团及所属金控公司、物流集团与德州进行三项重磅签约,助推德州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田卫东等领导致辞。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发言。德州市委副书记苑衍刚主持。山东港口领导马德亮等参加活动。
德州地处京津“南大门”、山东“北大门”,是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重要的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近日,山东又出台20条措施,全力支持德州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对山东港口而言,助力德州融入京津冀发展规划,是充分发挥山东港口作为国有省属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共同抢抓国际经济发展与合作战略机遇的重要举措,也是持续聚焦保稳保供,集聚港口、产业、城市优势要素资源,促进港城联动、港城共荣,进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具体实践,战略意义重大。
签约合作
会上,山东港口与德州市政府、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签署了城市绿色物流示范基地战略合作项目。
将根据德州市“一带一路”高质量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山东港口资源整合优势及一汽解放公司绿色发展优势,在“加快绿色物流园区建设、吸引绿色产业项目落地、搭建城市绿色配送体系”等方面深入合作,助推德州市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
山东港口金控公司与德州德达集团签署了能源化工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
将以刚刚揭牌启动的山东陆海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建设山港金控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全省“1+N”格局的能源化工类品种运营中心,叠加港口资源优势和德州政策支持优势,开展能源化工相关品种的产业培育、营销推广,并上线推介德州本地优势产品,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与德州武城县政府签署了双循环现代物流战略合作项目。
将依托武城县的区位、货源、政策等,发挥物流集团的港口资源、海铁联运、内陆港建设等优势,推动“海公铁”多式联运发展、散改集运输结构调整,打造内陆区域物流枢纽,全面畅通双循环物流大通道,助力现代物流快速转型、高质量发展。
三个重磅签约项目,涉及大宗商品交易、现代绿色物流、智慧物流等新兴业态,将使山东港口的丰富海洋资源、完备物流体系和陆海联动天然属性紧密对接德州,在园区建设、金融服务、特色产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最大限度放大港口“磁吸效应”,聚拢高质量国际资源要素,当好德州“金牌合伙人”,全方位融入、服务、带动德州经济社会发展。
携手“足迹”
“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城”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事实上,山东港口与德州的合作由来已久。
2016年3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开通了至德州平原的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
2018年4月又开通了青岛港至德州齐河的集装箱班列,全年两条班列累计操作海铁联运箱量近6万标箱。
此后,山东港口依托济铁平原物流园及济铁齐河物流园,在平原及齐河启动建设内陆港,赋予了港口集装箱堆场、铁路发运、仓储物流、装卸搬运等功能,形成了货源集聚效应。
2020年6月,山东港口与德州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物流、港产城融合、邮轮文旅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021年双方签署了《大宗商品交易“1+N”布局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德州运营中心。
2022年6月7日又在德州揭牌、启动山东陆海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助力德州打造更加完善的大宗商品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共谱新篇
霍高原在发言中说,面向未来,山东港口将坚决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平台功能和枢纽作用,在“走在前、开新局”宏大格局中,积极培育现代航运服务综合体系,加速由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更好发挥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作用,在物流、金融、贸易等领域深入合作;以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为抓手,加速由传统港口发展向港产城融合发展转型,紧密对接德州市高质量产业发展规划等实际需求,更好为德州市高质量发展助力;聚焦海、河、陆、空四港联动,强化港口枢纽地位,更好发挥山东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持续赋能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前,霍高原一行还观摩了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