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日照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日照市近年来深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在强港、兴产、活城方面的举措和成果。据介绍,2019年以来,日照港为日照市招引资金116亿元,争揽外贸货值33.4亿美元,完成...
近日,日照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日照市近年来深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在“强港、兴产、活城”方面的举措和成果。据介绍,2019年以来,日照港为日照市招引资金116亿元,争揽外贸货值33.4亿美元,完成海关货物进出口6574亿元。2023年,港城实现保税进出口额231.7亿元、占全市的17%;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130亿元以上、占全市的24.4%;今年1—6月,规上实现营收65.4亿元、占全市的24.9%,港口在服务全市经济稳定增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整理资料时发现,今年上半年,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8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6%,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天津海洋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2023年,福建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7116亿元,对福建沿海区域GDP贡献率达到15.5%……
港口是经济的窗口,也是港口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以港口为龙头、产业为核心、城市为载体,壮大港口经济,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港产城融合发展,成为港口城市崛起的优势之路。
港口枢纽驱动城市发展
宁波舟山港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远控轮胎式龙门吊100台,远控占比60%,实现了一人控一机到一人控多机的转变;山东港口日照港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单箱综合能耗降低50%;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聚时科技等公司,共同创新研发的“基于视频AI的四绳轮胎吊自动化系统”正式上线,一次着箱成功率达到95%以上,作业效率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国一个个智能港口建成投入使用,港口枢纽性作用不断释放,服务城市发展的水平持续提升。《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外贸海运量已占全球海运量的30.1%,全国沿海港口外贸吞吐量达49.6亿吨,同比增长9.6%。
8月15日,大型集装箱船“华晟69”在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2400标箱的装卸作业。智能车辆调度、自动化装卸、无人驾驶运输、智能理货……作为智慧绿色港口新标杆,广州港南沙港四期配备了自主创新的GZTOS“湾区芯”操作系统,可快速高效适配码头操作,其统筹集装箱的装卸、配载、堆场、疏港等作业计划,大力提高整体作业效率、设备利用率。今年,南沙全自动化码头进入发展快车道,1—7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1.14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58艘次和153.59万标箱。广州港1—7月份实现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超双位数,为广州外贸进出口实现增长贡献港口力量。
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万吨巨轮一字排开,十余个大型集装箱深水泊位几乎全部靠满,一派繁忙景象。为进一步提升生产组织效率,宁波舟山港以智能控制、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对设备设施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目前,穿山港区已经完成9台桥吊,33台龙门吊的远控改造,并同步建成设备远控中心,为打造无人化先行区域夯实基础。”北三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8亿吨,同比增长4.2%,支撑宁波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超68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网络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一个领先世界的港口体系。与此同时,港口也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交通枢纽建设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陆海联动惠及内陆城市
7月2日上午,一列满载汽车配件、二氧化硅和大型机械设备的“湘粤非号”铁海联运国际全程定点班列从株洲北站启程抵达广州港南沙港区。该趟班列的顺利发运,标志着“湘粤非”海铁联运通道服务全新升级,进一步助力广大内陆企业更快、更好走向世界。
截至目前,广州港已开通38条海铁联运班列,建设有33个内陆港和办事处,多式联运通道辐射广东、湖南、江西等华南、云贵川地区。
不止广州港,近五年来,山东港口集团在山东省内已布局建设聊城临清、菏泽曹县、枣庄等16个内陆港;在山东省外,布局建设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山西太原、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等34个内陆港,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
7月11日上午,一列装载着泰国榴莲的冷链进口班列在赣江新区海关的监管下缓缓驶入南昌国际陆港,这是江西首趟进口榴莲海铁联运班列,班列采用海铁联运方式,从泰国到达南昌国际陆港全程用时仅需8天。“海铁联运提供了快速可靠的运输通道,对加强国际经贸合作至关重要。”江西榴一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说。
8月20日上午,满载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货物的首趟“渝深港图定班列”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出。这趟班列抵达深圳盐田港区后,货物将中转至香港葵青港区,换装国际班轮发往欧洲、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船舶数量达1521.17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91.8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4.35%、4.85%。特别是“公铁水联运”等新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沿海城市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也让内陆城市共享航运带来的经济成果。
为了充分发挥铁水联运效能,我国积极推动集装箱、大宗货物铁水联运发展,全国铁水联运保持了较快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8%,1—5月份全国港口铁水联运完成4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17.6%;我国“北煤南运”的煤炭下水全部采取铁路集港,1—5月完成4亿吨,充分发挥了水路、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有力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此前印发的《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90%左右,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40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水路、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达到80%,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邮轮市场激发海洋经济活力
日前,一艘“海上花园”的梦幻邮轮悄然“停靠”山城,“海上花园 乐动厦门”厦门邮轮旅游城市推介会走进重庆,展现厦门作为邮轮旅游理想出发地的独特魅力。推介会上,厦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成为焦点。
推介会上,“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发布了以厦门为母港的7条航线计划,还有覆盖日韩的“蔚蓝海岸”等精品航线。此外,海西最大的滨海城市综合体“海上世界”项目、厦门邮轮母港建设的全国首个以沉浸式闽南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文商旅综合体“屿见时光”,以及“屿见厦门”智选平台的一站式旅行服务均亮相重庆。
记者了解到,厦门市正致力于打造国际滨海花园旅游城市,推动港城融合、港旅融合,为游客提供“船、港、城、产、游、购、娱”一体化体验。作为中国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港口之一,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在2024年上半年共接待邮轮15艘次,旅客吞吐量超5.7万人次。今年下半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还将推出更多优质航线。
厦门市文旅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彭军表示,厦门与重庆的联动,不仅是一次旅游资源的互推,更是两地共同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地将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推动邮轮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自去年5月邮轮在我国正式复航以来,我国邮轮市场复航步伐加快。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3艘邮轮预计营运206个航次,全国邮轮旅客运输量预计达到49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增长近60%,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我国已有7家邮轮公司的8艘邮轮,在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厦门港、深圳港、三亚港、福州港、广州港等复航,运营中国境内港口始发至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航线,另有10余艘外国籍邮轮访问我国港口。特别是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邮轮15天”团队游客入境免签政策的实施,邮轮这种“一站式”的出游模式为境外友人提供了认识中国的新渠道。
而随着爱达邮轮旗下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进入总装搭载的加速期,我国邮轮产业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有业内专家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沿海邮轮港口布局,建立了邮轮运输安全监管和服务制度标准体系,为促进邮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